盐碱地上崛起产业学院
□本报全媒体记者 欧碧仙 通讯员 陈各辉 文/图
去年9月,教育部公布了第二批203家现代学徒制试点单位,位于莆田的湄洲湾职业技术学院位列其中。近年来,莆田不断推进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作为莆田职业教育的龙头院校,湄洲湾职业技术学院积极探索混合所有制办学新模式,对接珠宝玉石产业发展需求,与莆田市寿山石雕行业协会联合设立混合所有制二级学院上塘珠宝玉石学院,推进产教融合;同时,积极探索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试行现代学徒制,培育产业技能人才,服务地方特色产业和社会经济发展。如今,上塘珠宝玉石学院在校大中专生数从最初的12人发展到300多人,累计培训珠宝玉石技能人才1200多人次。“从现在看,这种探索是正确的。”湄洲湾职业技术学院院长许冬红说。
日前,记者走进位于莆田市秀屿区东峤镇上塘珠宝城产业园内的上塘珠宝玉石学院,看作为推动职业教育改革创新的现代学徒制,如何推进产教深度融合、校企共同育人。
一、服务地方特色产业建学院
走进上塘珠宝玉石学院实训楼,大厅里的展示柜内,满满当当地摆着学生的实训作品和各类获奖证书。实训教室里,21岁的刘伟渊和他的同学们手持工具,对着玉石埋头苦练。
上塘珠宝玉石学院所在的秀屿区东峤镇上塘村,人多地少,土地贫瘠,仅有耕地和小盐田近2000亩。上世纪90年代起,穷则思变的上塘人形成一支庞大的珠宝玉石产业大军。2006年,秀屿区改造千亩废转盐田,建设上塘珠宝城,入驻企业、商家、加工户涉及金、银、寿山石雕等10多个种类3000多个品种,从业人员5万多人。珠宝玉石产业也日渐成为莆田工艺美术产业的一大支柱。
莆田华昌金镶玉错金银技艺入选国家级非遗名录,“中国珠宝玉石首饰特色产业基地”“中国银饰之乡”等殊荣为莆田加冕。“莆田地区珠宝玉石职业教育起步较慢,技能人才培养数量不足,特别是高层次的珠宝玉石人才和训练有素的基层操作人员缺乏,制约着珠宝玉石产业进一步发展。同时,珠宝玉石产业的转型发展,也对人才培养规格、结构、质量等方面提出了更高要求。”技能人才亟须加快储备和升级换代,这个问题让莆田市寿山石雕行业协会会长、上塘珠宝玉石学院院长林志阳心急如焚。
转机出现在2012年。“当时我们了解到,全省没有一家高职院校开办珠宝玉石专业。于是决定借助湄洲湾职业技术学院这个平台,用好国家利好政策的叠加,校企共同培养产业后续发展需要的人才。”林志阳说。
2012年7月,湄洲湾职业技术学院与莆田市寿山石雕行业协会签订为期三年的联合办学协议,开办珠宝玉石加工与营销全日制中职专业、宝玉石鉴定与加工技术全日制五年制大专专业,明确公办性质。当年9月,首批12名学生顺利入学。如今,上塘珠宝玉石学院累计投入办学资金5000多万元,从最初的教学点成长为湄洲湾职业技术学院二级学院,现有在校大中专生300多人。
二、回归职业教育本位育人才
魏明强是上塘珠宝玉石学院的一名助教,也是学院的第二届学生。2010年,魏明强考入湄洲湾职业技术学院室内设计全日制五年大专专业。两年后,他转入上塘珠宝玉石学院宝玉石鉴定与加工技术全日制大专专业。
“当时听说珠宝玉石学院更注重实训课,大师手把手教,毕业包就业,瞬间就点燃了我的兴趣。”魏明强在这里成长得很快,拿过不少重量级的奖项。毕业后,魏明强选择留校担任助教,一边在实训课上带学生,一边跟着大师们继续打磨自己的技艺。
“过去,珠宝玉石人才培养全靠传统的师带徒,技艺容易学成,创意全凭天赋。老工艺遇到传承发展新难题,即传统师带徒模式带出来的学徒普遍存在‘理论知识不足,发展潜力受限’的天花板现象。”湄洲湾职业技术学院客座教授、上塘珠宝玉石学院副院长林伟国坦言,对于职业教育院校来说,过去过分强调学历教育。让职业教育回归本位,重技术技能,才能培育出既有技能又有创意的‘双全’人才,服务产业和经济大发展。
湄洲湾职业技术学院与莆田市寿山石雕行业协会强强联合,组成了雄厚的师资力量,既有湄洲湾职业学院派来的理论研究型专家教授,也有协会内部的实战派工艺美术大师和能工巧匠。
“职业教育改革创新就是摸着石头过河,边学边干、边思边改。”林伟国介绍道,在多年的办学实践中,上塘珠宝玉石学院持续深化融合现代学徒制、工学交替、招生招工一体化、中高职衔接等四种人才培养模式。为学生采取“双导师”制教学,学生2/3的时间接受技术培养,1/3的时间接受理论学习。以企业为主导,由工艺美术大师和能工巧匠实践教学,上塘珠宝玉石学院的人才培养模式做到了“五个合一”,即教室与车间合一、教师与师傅合一、学生与学徒合一、教程与工艺合一、作业与产品合一,实现工学交融。
“这种多方联合办学、培养有理论有技能产业人才的模式,就是我们努力打造的‘现代学徒制’。”林伟国告诉记者,“现代学徒制”培养出来的人才很好就业,往往是学生还未毕业,珠宝城内的企业就抛来“橄榄枝”。
三、为“现代学徒”注入工匠基因
18日上午,在上塘珠宝玉石学院许元潘技能大师工作室,记者见到了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中国雕刻艺术大师、湄洲湾职业技术学院客座教授、上塘珠宝玉石学院实训教师许元潘。每天上午,这位玉石雕艺术大师都会准时出现在实训课堂上。
时光回到上塘珠宝玉石学院创办之初。2012年,一道两难的选择题摆在许元潘面前:一边是林志阳言辞恳切地邀请他来学院担任实训教师,一边是福州一家玉石雕刻企业以百万年薪希望他出任公司首席艺术设计师。
最终,许元潘选择回家乡做一名实训教师,“传统的学徒制,已经越来越难吸引年轻人学习珠宝玉石雕刻技艺。现在有了新的平台,我希望抓住机会为这项技艺的传承做一点贡献”。
除了许元潘,林志阳、林伟国、林志峰等人也都是业内响当当的人物。“协会邀请了24名行业大师和能工巧匠,其中国家级工艺美术大师3人,省级工艺美术大师9人,分工带徒,实行‘一师多徒,一徒多师’,全程负责,直到出徒出师。”许元潘告诉记者。
校企双方联合制定了一系列体现现代学徒制特点的管理制度:《上塘珠宝玉石学院现代学徒制教学管理办法》《现代学徒制招工招生一体化管理办法》《“一师多师、一徒多师”实施细则》《“过程考核、师徒捆绑”实施办法》等,将技能大师工作室驻校带徒、大师进课堂、坚守实践教学一线、践行现代学徒制教学的做法以制度的形式巩固下来。
如今,弘扬劳模精神和工匠精神,尊重人才敬重大师,培育工匠自我成才的风气在上塘珠宝玉石学院扎下了根。从这里起航,一批又一批有技艺、有创意的工艺美术“大师”也正慢慢走到世人面前:2014年,学院12名毕业生参加第十六届中国工艺美术大师精品博览会,4名学生获铜奖;2015年,在第十届中国(莆田)海峡工艺品博览会上,2名学生获中国工艺美术“百花奖”银奖;2016年,在中国玉石雕刻“陆子冈杯”比赛中,1名学生获银奖……
记者手记
校企联姻培育“双全”人才
□本报全媒体记者 欧碧仙
产业兴衰,人才为本。莆田工艺美术产业的转型升级,需要有技艺、有创意的“双全”人才。
如何培育出这些人才?近年来,莆田进行了不少尝试。从目前的效果来看,通过校企联姻——引厂入校、引校入厂、校企联合创办大专院校,让院校和产业界紧密联系,知产业界所想,急产业所需,更有针对性地培养出更适合产业发展的“双全”人才,不失为一条颇具创意的人才培养路径。
值得注意的是,校企联姻,行业和企业往往是主导。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行业发展受到一定的影响,相关企业亦受波及。如何以更灵活的政策,扶持混合制办学行稳致远,使政校行企各自发挥所能、所长,真正助推产业大发展,仍是需要继续思考和破解的问题。
延伸阅读
林伟国的办学情缘
□本报全媒体记者 欧碧仙 通讯员 陈各辉
“雕刻小动物,记住头部造型要大一些,这样出来的作品更生动。”在秀屿上塘珠宝玉石学院实训室内,实训课教师、中国石雕艺术大师、福建省工艺美术大师、中国寿山石雕刻名家林伟国一直站在学生身后,不时地给出指导意见。
18岁起学习寿山石雕刻技艺的林伟国擅长人物圆雕。凭着勤奋努力,林伟国的石雕功夫渐渐得到业界的认可,《惠安女》荣获第六届中国(国家级)工艺美术大师精品展金奖,《蝎子座传奇》荣获中国收藏家喜爱的工艺美术大师和精英评选展金奖,《岁岁平安》荣获第十六届中国(国家级)工艺美术大师精品展金奖等。
2012年,湄洲湾职业技术学院与莆田市寿山石雕行业协会联合创办上塘珠宝玉石学院,邀请林伟国担任实训课教师。林伟国将全身心都扑在了“如何办好上塘珠宝玉石学院”上。
在上塘珠宝玉石学院,林伟国拥有双重身份——上塘珠宝玉石学院副院长和实训课教师。他不仅负责管理学院,还教授基础刀法、雕刻创新这门实训课,领衔林伟国技能大师工作室,携手自己的徒弟“左一刀”林国仲和陈明志等3位大师捆绑带徒。
如今,上塘珠宝玉石学院拥有在校大中专生300多人。回想起学院创办之初生源稀少的窘境,林伟国十分感慨:“从前是学生主动上门请求拜师,在珠宝玉石学院,为了招生,我就像一个走街串巷的卖货郎,整个暑假都在顶着烈日走村入户,动员学生跟我学手艺。”据他介绍,这份辛苦渐渐有了回报,学院周边的年轻人在知晓学院“理论+实践”的办学模式后,纷纷报名入学,连山西、云南、山东等外省的学生都慕名而来。
学生来了,就要教给他们真正实用的东西,培养他们过硬的专业技能。“过去很多工艺都是传统的师带徒、父传子,传内不传外,且是口口相传,没有以文字的方式传世,也没有形成系统的教材。”林伟国又一肩挑起了组织编写校企合作特色教材的重担。目前,他已组织主编《雕刻技法(博古方向)》系列丛书两册,为上塘珠宝玉石学院实行现代学徒制,提供了“理论+实践”的新型教材。
莆田4所学校入选省示范性现代职业院校
全媒体记者 欧碧仙 通讯员 陈各辉
本报讯 (全媒体记者 欧碧仙 通讯员 陈各辉) 近日,省教育厅、省财政厅公布我省示范性现代职业院校建设工程2018年重点建设项目和培育项目院校名单,莆田4所学校跻身福建省示范性现代职业院校。其中,福建省湄洲湾职业技术学校、湄洲湾职业技术学院入选2018年福建省示范性现代中、高等职业院校A类培育项目,莆田华侨职业中专学校和莆田职业技术学校入选B类培育项目。
据介绍,我省“十三五”期间实施示范性现代职业院校建设工程,到2020年,全省建成10所示范性现代高等职业院校、50所示范性现代中等职业学校,在建设福建特色现代职业教育体系中发挥示范带动和辐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