筹建国家级资源库 服务地方工美产业
湄职院召开教学资源库传统雕刻技艺资源库项目建设论证会
本报讯(陈各辉、郑庆翔)6月下旬,国家级教学资源库民族文化传承与创新子库——传统雕刻技艺资源库项目建设论证会在湄洲湾职业技术学院召开。福建外贸职业技术学院副院长何文贤、原省职教中心副主任陈观诚、厦门教育科学研究所陈振源教授、莆田工艺城管委会主任陈光明
16位专家出席,我
院院长许冬红、副院长黄雅敏等参加。
该资源库建设目标是,根据《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转发文化部等部门中国传统工艺振兴计划的通知》要求,紧贴国家亟需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需求,传统雕刻技艺传承与创新资源库建设以莆田地区独具特色的文化产业为依托,传承莆田地区传统雕刻文化与技艺,发掘和运用传统工艺的文化元素和工艺理念,推动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以雕刻文化馆建设“厚植工匠精神”,以资源库建设“涵养传统文化”、“传承雕刻技艺”和“创新发展技艺”为重点,集聚高等院校、企业机构、行业协会、非遗传承人等多方力量,应用先进数字媒体技术,努力构建具有课程开发、教学与管理、技术培训与社会服务、文化传承等多项功能为一体的共享型、开放性的教学资源库,以最大程度满足非物质文化遗产人才培养、企业培训、技艺交流及产业升级等各方面需要,深入推进传统雕刻技艺的保护、传承、创新与发展。
该资源库由湄洲湾职业技术学院、福建省湄洲湾职业技术学校牵头主持,联合了32家行业企业和相关院校,将建设具有职业教育特色的教学资源库,满足学生和企业员工个性化、多样化的学习需求,必将有效提升传统雕刻技艺专业人才培养质量。项目预算资金1000万元,其中举办方和地方配套资金350万元,项目学校自筹筹措资金150万元。建设期截至“十三五”末。该资源库建设内容整体框架设计为“一馆、一库、一中心”(“一馆”是雕刻文化展览馆;“一库”是碎片化的教学资源库;“一中心”是互动学习中心)的设计理念,实现“一体化设计、结构化课程、颗粒化资源”的教学资源平台开发。
会上,许冬红院长致欢迎辞并汇报了资源库项目建设情况。随后,专家组认真审阅了项目建设方案和任务书。在质询和讨论后,专家组一致认为,传统雕刻技艺专业综合实力强,项目建设特色鲜明,符合国家相关文件要求,建设方案和任务书目标明确,思路清晰,内容较全面,结构合理,具有可操作性,有利于进一步深化职业教育专业课程改革,加快职业教育信息化进程。该资源库具备一定的建设基础,一是莆田工艺美术产业蓬勃发展,为雕刻技艺传承与创新提供经济基础。二是工艺美术界大师云集,为雕刻技艺传承与创新提供智力支撑基础。三是联合申报单位实力雄厚,为雕刻技艺传承与创新提供平台支持条件。四是专业建设与传统技艺结合,奠定了雕刻技艺课程资源基础。
李凤荣出生于雕刻世家,为木雕工艺传承的第六代传人,十八大党代表 ,中国工艺美术大师、中国木雕艺术大师、非物质文化遗产《莆田传统木雕技艺》代表性传承人、高级工艺美术师。他先后与福建艺术职业学院、湄洲湾职业技术学院成立校企合作办学点,开设了大、中专班,为工艺美术行业人员提供再教育学习的机会,培养传承与创新的新一代优秀人才。他说,“作为民间工艺的传承人,我们必须要有强烈的使命感和责任感让更多的年轻人了解、喜爱、并能参与到传统工艺中来,让莆田的雕刻事业后继有人、发扬光大。为了培育更多人才,现在很多大师愿意走出自己的工作室,开办系列讲座,或者去学校担任客座教授,传授雕刻技艺,跟前辈匠人比起来,现在的学生文化底蕴更高,思维活跃,创新能力强,我看好他们能接过衣钵,把雕刻艺术引领到新的高度。”
该项目领衔筹建单位湄洲湾职业技术学院是一所工科类高职院校,获评为教育部人才培养工作水平评估“优秀”院校”。现有国家级高职院校教学成果奖二等奖1项,中央财政支持高等职业学校提升服务产业能力专业2个,其中包含雕刻艺术与家具设计专业;省级传统雕刻技艺传承与创新资源库建设项目1项。福建省湄洲湾职业技术学校为福建省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示范学校、福建省示范性现代职业院校建设工程项目建设学校,是福建省首批四所国家级重点职校之一,2个专业群被确定为2016年福建省职业院校服务产业特色专业群建设项目。项目联合申报单位共计36家,涵盖了木雕、玉雕、宗教雕塑、金银首饰、石雕(含寿山石雕)、铜雕、漆器等十大门类。其中联合申报单位中包含协会3个(福建省工艺美术协会、福建省沉香协会、莆田市寿山石雕行业协会),企业18家,商会2个,研究院2个,大师工作室4个,美术馆1个(莆田兴木工艺美术馆),委员会2个(莆田工艺美术城管理委员会与中国工艺美术学会木、竹雕刻艺术专业委员会),学校4所(泉州工艺美术职业学院、莆田海峡职业中专学校、 莆田学院工艺美术学院、福建职业艺术学院)。